WFU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趕緊跟鮪魚肚說掰掰吧!


作者:侯政宏




依據衛福部的標準,男性腰圍大於 90 公分,女性腰圍大於 80 公分,即屬於腹部肥胖。超重或肥胖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膝關節炎、痛風等風險。

而國際上常用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來作為評估肥胖的指標,當 BMI 超過 24 為過重,超過 27 是輕度肥胖,超過 30 是中度肥胖,35 以上則屬於重度肥胖了。

雖然 BMI 可以用來評估肥胖的程度,但是無法算出身體脂肪跟內臟脂肪的比例,只能算是初步的肥胖分類。

而近日伊朗的 Semnan 醫科大學則針對腰圍、臀圍、大腿圍、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數與死亡風險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發現中心性脂肪(腹部周圍儲存較多的脂肪)與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風險相關性較高。

相反的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反而死亡風險會降低。這個研究成果已經在今年 9 月 23 日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




研究人員挑選了 72 篇前瞻性研究的文章來做分析,總共有 2528297 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等地。研究時間為 3 至 24 年。

接著針對中央肥胖指數(包括腰圍、臀圍、大腿圍、腰臀比、腰圍身高比、腰圍大腿比、身體肥胖指數、身體型態指數)與總死亡率之間的關聯進行量化並分析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在腰圍方面,只要腰圍每增加 10 公分,總死亡風險便會增加 11%。腰臀比方面,比例每增加 0.1,總死亡風險會增加 20%。腰圍身高比方面,比例每增加 0.1,總死亡風險便會增加 24%。腰圍大腿比方面,比例每增加 0.1,總死亡風險會增加 21%。

身體肥胖指數(BAI每增加 10%,總死亡風險會增加 17%。身體型態指數(ABSI)每增加 0.005,總死亡風險會增加 15%。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大腿圍和臀圍的分析:大腿圍每增加 5 公分,總死亡風險反而降低 18%。而臀圍每增加 10 公分,總死亡風險反而降低 10%。

針對大腿圍和臀圍有不同的結果,文章中提到有可能是因為大腿圍和臀圍是依據臀部和大腿的皮下脂肪和肌肉所反映的結果。相反的,腰圍則代表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由於存在不同的脂肪群所以會有研究結果的差別。


結論


綜合這篇研究結果發現:腰圍的增加是造成總死亡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平常量體重之餘,別忘了記得量一下腰圍的變化。如果發現穿褲子的時候褲頭的地方越來越緊,除了換大件的褲子之外,也要想辦法控制腰圍,早日跟鮪魚肚說掰掰囉!


參考文獻




進一步諮詢 專業整形外科門診